13.积分续命-《浪漫三国行》
            
            
            
                
    第(2/3)页
    李白又说,咱们在颖川的时候,不是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吗?不是招收原黄巾军士卒的一批家眷吗?
    可将耕牛借给百姓,用于农耕,并按规定收租。
    本相待会派人传话蔡邕,让其治下各县设置田官。
    屯田分民屯和军屯,民屯每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不隶郡县,收成与朝廷分成。
    同时,使用官牛者,收成分成,官分六成,民分四成。
    使用私牛者,收成由官民对分。
    屯田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
    军屯以士兵屯田,六十人为一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并可继续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桑。
    他最后说,张泰可让枣祗去负责募民屯田,兴修水利。
    “诺!”众将士躬身应令,随即而去,各司其职。
    “四不得”和“三相”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很快传遍各军,士兵接受也快,入脑入心。
    ~~~
    此时,有哨骑来报,称荀彧率众来投。
    李白急急飞身上马,策马出城相迎。
    他早盼此刻,也料定荀彧必定来投。因为他知道荀彧对汉家天下是最忠心的,谁匡扶汉家天下,荀彧就会投靠谁,辅佐谁。
    ~~~
    荀彧,字:文若,乃颍川人氏。
    其父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
    荀绲忌惮宦官,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
    因荀彧有“王佐之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
    稍前,他被举孝兼,任守宫令。
    但董卓宣布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
    而且董卓获封相国之后,又自封太师,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于是,荀彧弃官归乡。
    他对父老说:“颍川乃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但乡人多恋故土,不愿离去。
    时韩馥派人接荀彧,却无人相随。
    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但观察一番,却也认为袁绍、韩馥等人最终不能成大事。
    而他真心护汉,又认为刘辩始终是继承帝位之人,虽董卓另立刘协为新君,但新朝为伪汉。
    他也听得各种非议李白之论。
    但是,他觉得李白竟然可以护太后及皇帝安全,并夺回京都,乃是明智有才之人。
    所以,他又借各路兵马大战之机,携众前来投奔李白,希望得到重用。
    此时此汉百废待兴,更利于荀彧施展才华。
    看到李白亲自出城迎接,荀彧感动落泪,拜于马前。
    李白下马,扶起荀彧,携手入城。
    兵民见状,也感慨万千,皆曰李丞相胸怀宽广,海纳百川啊!
    看来,诰书公告天下,招贤纳才,乃真实可靠。
    ~~~
    李白将荀彧迎相府,热情赐座,亲自奉茶。
    荀彧又感动落泪,并哽咽地说:“丞相,小人之前在城门外看诰书,发现诰书首句便是民生为本,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此言甚好,必让天下归心。”
    李白含笑说:“文若兄来此,便是天下归心之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此话原文见荀子.哀公篇,是先贤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即是荀彧先祖。
    李白此言,又让荀彧感动无限,泪始未干。
    ~~~
    其实,李白有此文采,乃因其穿越而来,了解贞观之治。
    但其现革新举措,不能激进。
    故此,他暂时所实施之屯田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