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知夏想了想。 炸鸡味道这么好,没道理放弃这么好的赚钱路子。 多个鸡蛋多个篮的事,好解决。 “码头那边咱们家不是有两块地吗?不出意外,五六月份就要开通了,我寻思现在是不是可以挑一块地修起来,另外一个留着出手?” 话音刚落,赵玉珍下意识捂紧了自己的钱袋子。 “你咋一天天这么多事?” 那么大铺子,不用想也知道,青砖加瓦,修个普通的,没个七八十两根本下不来。 “嘿嘿。”知夏笑着凑到她跟前,“娘,你没觉得咱们家产业越来越多了吗?” 赵玉珍瞟了她一眼。 “是多了,光看到产业没看到钱。” “嗐,咱得将目光放长远不是?”知夏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饼计划。“你看,咱们现在吃穿不愁的,钱攥在手里也不会自己开花结果,但如果投资出去就不一样了,豆腐摊和小食铺现在每个月生意都还算不错,如果再加一个炸货店……” 说到这里,她轻轻碰了碰赵玉珍的胳膊。 “娘想想那什么基和什么劳的火爆程度就知道了,肯定不会差。” “到时候可以将两个铺子的吃食区分开,小食铺这边就还是芝麻糖馅饼,铁板豆腐,豆花,酸梅汤,酒酿圆子,各种果脯,鸡蛋仔这些,卤味挪到新铺子去,除了炸鸡之外,还可以弄点能下酒的小炒配我的果酿和花酿,还有蛋炒饭、炒米面这类既方便又实惠的小吃供来往的船客。” 米面也是家里的特色。 没道理只让它在家里发光发热,还得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行。 就是可能铺子铺垫的时间会有点长。 毕竟也不是码头一开通就有大把人流量,还得等码头这边设施完善,铺子也修成了规模,才能吸引来更多的客人。 眼见着女儿越往下说钱袋子越发捂不住,赵玉珍本想埋怨她两句,但看到沈甫安在场,终究是忍了下来。 沈甫安见状,觉得这样的场合自己不适合在场,便说自己已经在伯伯家吃了饭,让他们慢用就告辞离开了。 赵玉珍这才看向知夏。 “说吧,这次修铺子又打算花多少银子?” 虽然心疼银子,但眼下机会也确实难得,距离码头开通还有两三个月,现在筹备的话,码头通船的时候,铺子正好能开业。 五福早已见怪不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