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也难怪丝绸卖的贵,一套衣服不算加工的工钱,光是布料都至少要花一两银子,远远不是普通庄户人家能消费得起的。 一套衣服一二两,像她这种天天在山里蹿的,根本不敢穿。 这要是弄脏弄坏了,得心疼好半天。 如此想来,还得再去搜罗点桑树来才是。 回家洗了把手,知夏往村口走去。 要说整个村子哪里的消息最灵通,那当然是村口了,大爷大娘往那儿一坐,嘴上就没一个能把住门的,家里谁屁股上有颗痣都能给人抖出来。 现如今田里的活还没开始。 村里大娘大爷忙完了家里的活,全都汇聚在村口唠嗑,正热闹着呢,见知夏往这边来,大家逐渐歇了声音。 这丫头平日里来的少,也不知道这次有啥好事。 “知夏,今天怎么有空来村口了?” 知夏笑着说,“我想问问各位婆婆婶子,你们知不知道哪里有桑树?我们家现在收桑树,半丈以下三文一棵,半丈以上五文一棵,有多少要多少。” 上午收王叔家的树开二十文,是为了向他取经。 现在要大批量的收树,肯定不能再按二十文的价,不然得亏的倾家荡产了。 附近几个村子没听说谁家有养蚕,她估摸着顶天了也就能收个百八十棵的,不过这些桑树可以剪下不少枝条用来扦插,听那个王叔说桑树长的极快,养护的好一年能长一两米呢。 等现有的桑树和苗子长大之后,明年再扦插一批,也就能将几十亩的荒山整个覆盖了。 一听到有钱赚,立马就有人站起身。 “我家屋后就有两棵,我现在就去给你挖了送过来。” 有一就有二,大家纷纷起身,挖的挖找到找,个别小媳妇想给娘家也捞点好处,还特意往娘家跑了趟,将村里的消息送过去。 原本热热闹闹的村口,片刻的功夫,便变得空荡荡了。 知夏很满意这个效果,拍拍手去了沈纪之家,找里正给她介绍几个人去开荒山。 里正也没全逮着自己几个儿子介绍。 自家只出了一个劳力,另外又给她喊了几个手脚勤快,在村里条件差的。 三女四男总共七个人,来自七个家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