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娘,深山塘那边藕挺多的,你知道藕粉咋做的吗?咱要是能将藕粉做出来,这玩意儿吃起来方便,调一些花生碎黑芝麻粉黄豆粉还有白糖这些进去,可以针对那些镇上县城的夫人小姐弄一个养生铺子,利润又高,也没卖豆腐这么累,你觉得怎么样?” 赵玉珍斜眼看向她。 “豆腐摊子不搞了?” “有手艺干嘛不搞?”知夏一本正经的提建议,“做豆腐可以教给三舅啊,咱多给他开点工钱就成了,几个舅舅都是稳妥的,我那纸不也大舅二舅在帮忙吗?咱不能啥事都揽自己身上,都揽自己身上累都累死了,还怎么享受生活?” 赵玉珍知道女儿向来想一出是一出,但没想到她一出一出冒的这么快,“你没听过,有句话叫贪多嚼不烂吗?你啥都想搞,是不是七十二行都想试个遍啊?” 虽然都是好法子,但做的太多也根本没那精力。 可能她年纪大了,思想固化,只想稳在一行踏踏实实赚点钱过日子。 女儿年轻,正是敢想敢闯的时候,尤其在这种啥都缺乏的古代,发挥很难有上限。 家里家外这忙不完的活,大多不都是她的主意么? 起初日子紧巴的时候,她还知道稳着来,现如今手里拿了几两几十两,步子大的都快迈劈叉了。 知夏也有她的歪理。 “那不还有句话叫遍地开花么?再说咱就地取材,成本也不高,先不管卖不卖的,等做成了,咱自己吃也行啊,还能给阿公阿婆送点去呢。” 跟赵家混熟之后,阿公阿婆和舅舅人好,家里有个啥好东西,他们都不忘让舅舅们捎点去。 就像今天晚上,让舅舅带去了莲藕和菱角。 反正也没花啥钱,能让赵家两个老人吃顿好的也行。 赵玉珍望着她。 “你要弄你自个儿弄,我可没空陪你瞎折腾。” 知夏继续缠着她。 “那你告诉我咋做的呗?” 赵玉珍知道女儿的性子,要是不跟她讲,她能一直缠着,所性也费不了多少钱,让她在家里找点事消遣也好。 “我估摸着应该跟豆浆差不多,洗干净加水磨成浆再过滤静置。” 前世村里不仅做米面,每年还会做手工红薯粉,也是打浆过滤之后静置得到红薯淀粉,想来过程是差不多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