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知夏笑着回,“上回不了解行情,再加上收的不多,也没压价,这次要的多,价格肯定不能按上回来,再说往年那些二手贩子来村里收黄豆,顶天了也就五文钱一斤,同样的价,叔伯婶子们给我也不亏呀。” 有大舅母在赵家庄帮她忙活,她也不着急,话到这里就打止了,一切看大家自愿。 如今大家该种的黄豆都种上了,家里有些存余的,部分已经回家取黄豆去了。 与其留在家里生虫串,倒不如以五文的价卖给林知夏,多少能换点银子。 幸好知夏早晨跟赵氏要了一两银子拽在手里。 不一会的功夫,就有人来家里找她卖黄豆了,这个两三斤,那个五六斤的,一上午也收了七八十斤回来。 午饭前,林寄明和赵玉珍租了辆牛车回了家。 一下牛车,林寄明就招呼家里干活的汉子给他抬石磨。 知夏听到动静,来到厨房门口,“娘,你怎么也跟着回来了?我还以为你要到傍晚才能回呢。” 赵玉珍面上神情有些不自然。 “还不是你爹,说不放心我一人待在镇上,非要拽着我一起回来,不然下午还能多赚几十个铜板呢。” 任由媳妇儿在旁边埋怨,林寄明从始至终都是一副笑脸。 “钱什么时候赚都行,寻常有五福陪着你我也就不说啥了,反正丢你一个人在镇上就是不行。” 赵玉珍睨了他一眼,心里到底是开心的。 “哪有你这样做买卖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回头人家还以为咱不干了呢。” “怎么会?”林寄明跟人抬着石磨往院子里走,“知夏昨晚上写的那个什么新品预售不是都贴板子上了吗?我看还挺多人留意的。” 镇上摆摊的人,大多大字不识几个,摊位上有字的极少。 能出现这么一个“特别”的摊位,可不得许多人留意么?兴许还能让人对自家摊位高看几分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