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陛下,有人状告陈侍郎私收贿赂。 状告那人说他本是陈家的债主,因为年前陈家在他的铺子里赊账了不少东西,他知道陈侍郎的官职不高,欠了那么多银两怕他赖账于是近日便去陈家要债。 没成想陈家给钱给得十分爽快,一个小小的侍郎哪里来的那么多钱,而且不仅还上了之前的欠债,还又在他那里买了不少的酒肉。 那老板不放心之下,将陈家送来的银钱仔细检查了一番,发现都是各个地方的官银! 他不敢私藏官银,于是便交到了县衙,又不满自己赔钱又赔物,干脆状告陈侍郎收受贿赂。 赃款就在这里,还请陛下过目。” 大理寺丞说着将一托盘的金锭子和一张张诉状交给皇帝过目。 皇帝拿起一块仔细打量,果然在不起眼处看到了印着的官银和地方名称。 这种官银都是用来统一上交朝廷入库用的,再有朝廷统一重铸使用,是绝无可能直接在市面上流通的。 当然了,如果这种银子出现在了谁的手里,那不是在官银上交的时候从中克扣,就是地方官员用官银贿赂,受贿的一方还没来记得处理掉,便在不留神的时候被花了出去。 陈侍郎的官位是接触不到官银上交一事的,那么唯一的可能便是收受贿赂。 皇上不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明君,朝臣收受贿赂历朝历代都有,只要不是太过分他都懒得去管。 可偏偏陈侍郎就踩在了“太过分”这条安全线上。 前几日刚高调的大白流水宴,没过多久就被查出贪污受贿。 你说贪污就贪污吧,还那么明目张胆地把赃款花出去,完全就是不把护皇帝放在眼里。 “好大的胆子!给朕查,如果查出却有此事,严惩不贷!” 皇帝一拍桌子道。 大理寺丞颔首应承下来,一出宫便派人去陈侍郎家里搜查,正巧赶上陈瑾瑜今日休沐在家,看到官兵闯进来,他立马走到门口对自己的同僚一拱手询问道: “这是怎么了,怎么好端端的好搜查侍郎府?” 大理寺卿对他的态度还算不错,看了一样像是无头苍蝇在院子里乱转的陈侍郎,开口解释到: “有人状告陈侍郎收受贿赂,陛下命本官彻查此事。 虽然眼下还没有证据表明这是不是诬告,但是······陈侍郎无论如何总该到大理寺解释一番前些时日流水一般花出去的银钱是哪里来的。” 此话说得委婉给足了陈瑾瑜的面子,但意思很明显,就是你们一个侍郎府,哪里来的那么多银子大手大脚地挥霍? 要是平时也就罢了,可是如今陛下正为了西北军资发愁的时候,陈侍郎不长眼的这么搞,岂不是给皇帝上眼药吗! 陈瑾瑜额头上的青筋直跳,想要辩驳几句却发现无从说起。 前些时日他都不在家里,还真就不知道家里的钱是哪来的,前几天的流水席又究竟多大的排场、究竟花了多少银子。 院子里的陈侍郎闻言急忙大步跨了过来,对着大理寺卿解释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