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极限压力测试-《京圈大小姐在敦煌搞数字化》


    第(2/3)页

    她看向张桐和其他几位核心工程师,眼神里是信任,也是不容退缩的要求:“我知道这很难,但这是我们必须要闯过去的关口。技术上,我全力支持你们,需要什么资源,我去协调。我只要结果——稳定,流畅。”

    技术团队们面面相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也从姜窈决绝的态度中汲取了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没有人抱怨,短暂的沉默后,是更加专注的讨论和飞速敲击键盘的声音。

    姜窈同样没有闲着。她拉过一块白板,亲自上阵,与工程师们一起分析代码逻辑,推演各种优化方案的可能性。她对底层技术的深刻理解和不输于任何资深工程师的架构能力,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往往她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核心,提出一些天马行空却极具建设性的思路。

    秦漠则守在内容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上。他带着周韵和马跃,对虚拟场景中的一砖一瓦、一画一塑进行着最后的“数字巡窟”。他不仅用专家的眼光审视艺术还原的准确性,更试图以第一次体验者的视角,去感受整个游览流程的节奏、知识点的密度、以及情感共鸣的触发点。

    他发现了一处说明文字过于学术化,不利于普通观众理解,立刻要求修改;他发现某个洞窟的光影效果为了追求性能而过度简化,失去了原有的神圣氛围,坚持要求技术团队想办法在保证帧率的前提下进行弥补;他甚至注意到虚拟空间中背景梵音的音量大小和循环周期,是否会给用户带来潜意识的烦躁感。

    两人的工作重心不同,却如同齿轮般紧密咬合。姜窈在技术深渊里冲锋陷阵时,秦漠为她牢牢守住了内容的基石和文化的灵魂。他们不需要过多的交流,往往一个眼神,一次简短的碰头,就能明确彼此的需求和困境,并迅速找到协同解决的路径。

    一次,为了解决一个棘手的多人交互同步问题,姜窈和技术团队连续工作了三十六个小时。在又一个黎明来临前,问题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但所有人都已筋疲力尽。

    姜窈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用力揉着刺痛的太阳穴,感觉大脑像一团被过度搅拌的浆糊。就在这时,一杯温热的、散发着淡淡药香的茶水放在了她的手边。

    她睁开眼,看到秦漠不知何时过来了,正将同样的茶水递给其他几位工程师。

    “李老配的安神茶,说你们这样熬不行。”秦漠的声音带着一夜未眠的沙哑,但很平静。

    姜窈端起杯子,温热的触感透过杯壁传到掌心,那淡淡的药香仿佛带着某种宁神的力量。她喝了一口,微苦回甘,一股暖流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些许深入骨髓的疲惫。

    她没有说谢谢,只是捧着杯子,看着窗外戈壁地平线上渐渐泛起的鱼肚白。
    第(2/3)页